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科研创新活力,10月29日,植物保护学院与理学院联合举办“植物保护-理学学科交叉学术交流研讨会”。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张正光、副院长(主持工作)董莎萌、副院长张进,理学院院长汪鹏、副院长朱映光、副院长吴顺凡,两学院各科研团队骨干教师代表、青年教师及研究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学科交叉合作前景。

交流会在热烈氛围中拉开帷幕,董莎萌致开幕辞。他代表植保学院对理学院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当代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愈发依赖于多学科的协同攻关。本次交流会是主动打破学科壁垒、寻求跨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他强调,与理学基础学科的深度交叉,将为植物保护研究注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有力推动本学科的内涵发展与创新升级。他衷心希望此次交流能结出丰硕成果,并期待未来两院的合作能够得到学校层面更多的指导与认可,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汪鹏随后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了植保学院在推动学科交叉方面所展现的远见与主动性。他指出,理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其理论方法与技术工具在解决生命科学复杂问题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植物保护学科拥有明确的应用导向和深厚的产业背景,理应在交叉合作中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与数学(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物理(光谱分析与成像技术)、化学(绿色农药分子设计与环境行为)等领域挖掘潜在的合作切入点。他鼓励两院的年轻教师要勇于走出各自的“舒适区”,主动沟通,积极交流,争做学科交叉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在专题汇报环节,来自两个学院的优秀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及对未来开展交叉合作的思考。植保学院教师介绍了在植物病毒蛋白结构解析与新农药开发、昆虫化学生态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大豆重大病害防控新技术研究等前沿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对方法的迫切需求。理学院教师则展示了在天然源农用杀菌剂研究、光催化的廉价易得原料的高附加值转化及应用、人工智能算法、生物信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汇报内容精彩纷呈,现场交流积极踊跃,思维碰撞激烈,充分展现了两大学科领域广阔的合作空间。
张正光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交流会的积极意义与丰硕成果。他指出,学科交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而深入的交流是合作的基础。通过一次乃至多次的紧密沟通,双方才能深入了解彼此的研究特色、技术优势与核心需求,从而精准找到合作的“共赢点”。他希望两院教师以此次交流为崭新起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将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与科研成果,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次学术交流会不仅为植物保护学院与理学院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面对面交流平台,更标志着两院在推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合作方向,积极探索跨学科团队建设与项目申报,共同为提升学校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