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新生风采|植保252班邓锐蕊:拾捡生活的小确幸

发布时间:2025-11-20    点击量:

基本信息

姓名:邓锐蕊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专业

家乡:江苏省南京市

中学: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所获荣誉/特长:获得江苏省叶圣陶杯三等奖

喜欢摄影 文学阅读

一句话定义自己:“藤树下 我是我自己的春天”

探索·在专业之外遇见新可能
跳出专业课的“舒适圈”,我像解锁盲盒一样打开了大学生活的N种可能:

身兼数职,在琐碎中学会担当

既是学生会干事,跟着学长学姐查寝、为活动做前后期保障,摸清了校园活动的“幕后流程”;也是班级团支书,组织团日、开展班会、帮同学填资料,在细碎事务中学会了何为责任。

登台发声,在聚光灯下找到勇气

在校合唱比赛《毕业歌》中担任开场朗诵。稿件沉甸甸的,既要承接旋律,也要撑起氛围。我反复练习,请教朋友,不断调整语气轻重。直到登台那一刻,灯光亮起,我轻松说出烂熟于心的词句,声音稳稳落地。谢幕时掌声随风散去——原来把“告别”唱成“出发”,是这样一件既鼻酸又热血的事。

 

辩论赛场,在交锋中磨砺锋芒

“闯”入辩论队,从拿到辩题时的大脑空白,到备赛至深夜与队友抠逻辑、磨稿子;从起初紧张卡壳,到敢于在赛场上“针尖对麦芒”,我学会了用观点表达自己,也懂得了思维的力量。

运动不息,在汗水中凝聚归属

一头扎进排球队,从垫球打飞的“菜鸟”,到跟着学长姐练发球、跑位,看着通红的手臂,汗水中都攒满了热血的归属感。还参加了排球裁判培训,在新生杯赛场上执裁,内心满是自己又掌握一项技能的骄傲。

习武修身,从慢到刚中修炼底气

前脚加入太极社,从“顺拐选手”练到能完整打出二十四式;后脚报名散打社,参加实战,出拳带风连走路都不自觉挺直腰板,这让我的安全感直接拉满。

语言与交流,在碰撞中打开世界

课余报名法语课,从“Bonjour”开始啃发音,如今已能磕绊地完成一段自我介绍。也结识外国朋友,周末相约徒步梧桐大道,山风裹着晨露,我们攥着词典连比带划,互相介绍文化。语言虽磕绊,笑声却不断——脚下的石阶与肩头的背包,早已把“异乡”揉成了并肩的温度。

多重身份,拼出青春完整图景

舞台身份:在新生晚会扛起话剧表演,从背词走位慌慌张张,到与队友吃饭都在对词。演出当晚聚光灯下,开口瞬间进入角色,谢幕时掌声雷动,与队友相拥尖叫——原来在舞台上发光,如此热血沸腾。

志愿身份:国庆身着红马甲在中山陵服务,为游客指路讲解,帮爷爷奶奶操作手机预约参观。微小举动,也能传递一座城市的温度

奔跑身份:微雨午后站上马拉松赛道,风掠过耳际,呼吸随步伐起伏。后半程腿如灌铅,几欲放弃,却在跑友鼓励与志愿者笑脸中咬牙冲线,收获女子8.8公里第20名——坚持到底,真的会收获满格成就感!

绿植养护官:在宿舍窗台摆满绿植,每天起床先扒盆看新芽,小心浇水、挪动阳光处,连浇多少都要查攻略。看菜苔抽新叶,写作业时瞥见那抹鲜活绿意,所有疲惫仿佛都被这抹生机悄悄治愈。

 

运动会1500米、跨界讲座、手工DIY……我也一场不落。冲线时的欢呼、记满的笔记、亲手做的树叶面具,都是大学生活里闪闪发光的碎片。

这些跳出专业的“盲盒”,最终拼成了我大学里最鲜活的底色:从学生会的琐碎里学会扛事,在辩论队的交锋中练出底气,用排球场的红印、马拉松的奖牌攒够热血,又靠话剧的灯光、合唱的和声尝过发光的滋味——连太极的慢、散打的刚、窗台那抹菜苔的绿,都是生活递来的彩蛋。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早已把我拼成一个更立体的自己:更敢闯、更会扛、也更懂得如何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既能伏案读卷,也能迎风上场。日子,便在这烟火与锋芒之间,活成了滚烫的诗行。

编辑:邓锐蕊

校对:王梵钰

审核:陈志亮